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首页 > 修身哲语

视力保护色:
百闻不如一见


2015-12-03 16:30:15信息来源: 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次数: 字体:[ ]

汉宣帝时,羌人时常骚扰汉朝西北边境,攻占城池,杀害官吏。朝廷召集群臣商议对策。大臣们都主张调集大军,急速攻剿。可是当宣帝征询哪位将军可以率军出征时,却无一人自告奋勇。   

朝中有位七十六岁的老将,名叫赵充国,他老当益壮,表示愿意到西北边境地区去亲自看一看势态。宣帝很高兴,对他说:“以你估计,羌人实力怎样,你需要率领多少兵马,多少武器和粮秣?尽管提出要求。”赵充国说:“情况有多险恶,现在还不甚清楚,不能随意估计,更无法提出具体要求。百闻不如一见,我要求亲临西北边境去看一看。等我到那里搞清楚了真实情况,然后拟出方略,向皇上详细奏报。”   

这位老将军提出的“百闻不如一见”,意义非同一般。关于他的这段故事,《资治通鉴》和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都有记载。   

赵充国到了西北的金城郡(今甘肃兰州青海西宁一带),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,并渡过黄河,侦察羌人地区的动态;还从俘虏口中,问清楚了羌兵各部落首领之间来往关系等诸多情况,于是拟定了一个驻兵屯守的计划。他主张不对羌人进行攻剿,而采取分化瓦解、争取和好的政策,叫做“全师、保胜、安边之策”。赵充国把这个计划奏报给了汉宣帝。但汉宣帝听了朝中大臣相反的意见,仍然主张武力解决,下令进兵。赵充国坚持自己的意见,一再分析实际情况,据理力争,说明不出兵而“留屯田,得十二便;出兵,失十二利”。赵充国反复奏报,皇帝和大臣们反复讨论,赞成赵充国意见的人渐渐由原来的不足三分之一增到一半,最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。最终,他的计划通过并实施,收效很好,汉人和羌人的紧张关系终于缓和下来。   

《荀子·儒效篇》说:“闻之不若见之”;《说苑·政理篇》则说:“耳闻之不如目见之”;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说:“传闻不如亲见,视影不如视形”;《魏书·崔浩传》也说:“耳闻不如目见”。可见古人对听来的不如亲见的是多么重视。所以“轻耳闻”而“重目见”,否则就挖苦其为“以耳代目”。   

读了这些古人的事情,理应加深对我党提出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认识。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”,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指导工作的一个规矩。如今已是信息时代,许多客观情况瞬息万变,不经常进行实地调研,或调研一次就从此“吃老本”,都适应不了时刻变化的客观实际。“百闻不如一见”,应成为各级领导作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则。我们需要做的,就是不要叫耳朵太累了,却让眼睛过于清闲。(高深)

(编辑:)
【打印本页】【我要纠错】【关闭窗口】

[全文下载]:
分享到:
0
上一篇:
下一篇:
中共浙江省教育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0083号
技术支持: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  网站管理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