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首页 > 廉政楷模

视力保护色:
犹是横戈马上行


2014-09-26 00:00:00信息来源: 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次数: 字体:[ ]

       1958年4月,彭彦雪带着一身征尘和串串勋章,从朝鲜战场归来。按照他的英雄资历和“二等甲级革命伤残军人”的特殊身份,他完全可以转业到大城市,享受比较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,可他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沛县这块土地,续写他英雄生命的剩余华章。
  
  当时的沛县,映入彭彦雪眼帘的是洪灾后的一片狼藉破落景象。他更下定决心,要与这里的人们一起发展生产,重建家园。组织上安排彭彦雪带领一班人组建沛县拖拉机站,接到任务后,彭彦雪就立即行动起来。他走村入户,鼓励群众改进传统农具,又自费带领同事们去河南参观学习,着手推广双轮双铧犁等新式农具,效率比木犁提高了5至6倍,耕地深浅一致,不留土埂,深受群众欢迎。灾后重建,恢复生产,机械少、任务重,彭彦雪看在眼里,急在心头。他一边指导大家在田间劳作,一边想方设法建站、增机,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,终于建成了一支拥有20多台拖拉机的支农战斗队。
  
  沛县西南部属黄泛沉积平原,飞沙盐碱地较多。当时的民谣唱道:“飞沙地,盐碱滩,茅草荒子望不到边;种一葫芦打一瓢,不是旱来就是淹。”为了改变这一地区低产、穷困的现状,彭彦雪提出了深耕细作、改良土壤的方案。20台履带式“东方红”日夜轰鸣在沛西、沛南的原野上。历时两个冬春,成功改造了20多万亩茅草荒地,开垦了10多万亩苇荒滩涂。
  
  1974年3月,彭彦雪调任沛县交通局副局长兼航道管理站站长。他又马不停蹄地奋进在新的起点上,把对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热情倾注到新的岗位上。为了新站和码头的建设,彭彦雪以身作则,带头苦干。老职工朱卫民回忆说:“彭老当时已是年过半百之人,还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作风,干起活来,和我们小青年比着干,看着他汗流浃背、气喘吁吁的样子,同志们都感到很心疼……毕竟是身经百战、多处负伤的身子呀!成百斤的石头他硬抱,六七米的原木他硬抬,同志们都劝他休息休息,可他硬是不愿意!”凭着一股子拼劲韧劲,凭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,彭彦雪和同事们硬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,建成了年吞吐量几十万吨的码头。航管站新购了汽车、航标船、扩音机、大喇叭……白天车来船往,夜晚灯火通明,被誉为同行业的一面红旗。
  
  彭彦雪在工作上“高调高效”,而在生活上则是“低调简朴”。在沛县的25个年头,彭彦雪始终穿着部队的服装,他省吃俭用,把工资寄到灾区,救助最困难的人。有一次,航管站的一名工友知道彭彦雪有5个孩子,而他的工资大都救助了同事和灾区,家里生活紧巴巴的,就带了20斤大米给他家里送去。彭彦雪知道后,立即让家人把米退还给工友。计划经济年代,涨工资是有名额限制的,他曾多次主动放弃涨工资的机会,把名额让给一线工人。平日里,彭彦雪严格要求子女,在工作中任劳任怨、积极进步;在生活上艰苦朴素、不攀不比。女儿从小学到高中,衣服都是短了又接,接了又短,两三种不同颜色的布料连在一起……在彭彦雪的教育和影响下,儿女们始终恪守家风、艰苦朴素、勤俭节约、爱岗敬业、助人为乐,直至今天。
  
  戚继光在晚年写过一首名为《马上作》的诗,云:“南北驰驱报主情,江花边草笑平生。一年三百六十日,都是横戈马上行。”这正是彭彦雪精忠报国、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(编辑:)
【打印本页】【我要纠错】【关闭窗口】

[全文下载]:
分享到:
0
上一篇:
下一篇:
中共浙江省教育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0083号
技术支持: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  网站管理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